同样是先引《论语》,再引《易经》,意思是圣贤说要帮助别人。

    儒生这才放下书,抬头看向王扬:“想用琅琊王氏的牌子做说客?”

    “什么说客?”

    “既不是说客,你找我夫子做什么?”

    “谈论学问。”

    儒生笑了一声:“你还不配。”

    王扬也不生气,平静问道:“那如何才算配呢?”

    “我出三道题,你若能答对,我就为你通报;但你若答不上来,就永远别登我郡学大门!”

    王扬右掌伸出,掌心朝上,做了个电视剧里常见的比武手势,说道:“请。”

    “快来啊!庾师兄把人挡了!”门内七八个学子呼朋引伴,快步而至。

    “《论语·学而篇》说‘弟子入则孝,出则悌,谨而信,泛爱众,而亲仁,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’,是以文为最末之事。可《述而篇》又说:‘子以四教:文、行、忠、信’。又以文居首位,何也?”

    儒生一口气说完,看向王扬,眼中尽是挑衅之意。

    众学子连连点头,俱觉此问题提得刁钻。

    王扬想了想回答道:“前者乃弟子受教后,身体力行之顺序。后者乃老师教育弟子之顺序。”

    儒生得意的神情顿时一滞。

    王扬续道:“文乃先王经典,而德自孕育其中。先学‘文’以修‘行’,‘行’修而后‘忠信’可存。存忠信之后,弟子自当以修德为本,入孝出悌,爱众亲仁,如果这些都做不到,专务于文又有何用?是以孔门四科,德行居首,文学最末,然教弟子,又当以文为切入,譬若钓鱼,想要鱼所以借重钓竿,又有何可疑?”